肝膽外科始建於1990年,現分為肝膽外一科(腹空鏡)和肝膽外二科(ERCP,即經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)兩個病區。在我國第三代ERCP技術代表人之一孫文生教授的帶領下率先在省內開展了十二指腸鏡、纖維膽道鏡、膽道子母鏡等技術,以ERCP和纖維膽道鏡取石為切入點,對膽道系統疾病在微創治療方面進行探索實踐和研究,成為省內肝膽結石最重要的診療基地。
1997年肝膽外科在國內較早的引入腹腔鏡外科技術。1998年在國內較早開展了小切口保膽取石術,2003年在國內率先開展了“二、三孔腹腔鏡保膽取石(息肉)術”,在此基礎上2009年在國內又率先開展了“經單孔腹腔鏡保膽取石術”,2010年在國內率先開展了“膽道擴張球囊配合膽道鏡治療難治性肝內膽管殘餘結石”。
肝膽外科始建於1990年,現分為肝膽外一科(腹空鏡)和肝膽外二科(ERCP,即經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)兩個病區。在我國第三代ERCP技術代表人之一孫文生教授的帶領下率先在省內開展了十二指腸鏡、纖維膽道鏡、膽道子母鏡等技術,以ERCP和纖維膽道鏡取石為切入點,對膽道系統疾病在微創治療方面進行探索實踐和研究,成為省內肝膽結石最重要的診療基地。
1997年肝膽外科在國內較早的引入腹腔鏡外科技術。1998年在國內較早開展了小切口保膽取石術,2003年在國內率先開展了“二、三孔腹腔鏡保膽取石(息肉)術”,在此基礎上2009年在國內又率先開展了“經單孔腹腔鏡保膽取石術”,2010年在國內率先開展了“膽道擴張球囊配合膽道鏡治療難治性肝內膽管殘餘結石”。
2003年將介入性超聲運用於經皮腎鏡取石術,為泌尿外科一期或二期建立取石通道,2004年完成經皮肝癌的微波熱凝固治療實現了肝癌不手術原位滅活。2005年12月完成超聲引導下經皮經肝膽管內18F乳膠流管置入的探索,內鏡外科中心成功地經皮經肝取出了肝內膽管結石,完成了山東省首例二期經皮經肝膽道鏡取石通道的建立。
泌尿外科專業始建於1985年,自2002年初在省內率先開展輸尿管鏡碎石及經皮腎鏡碎石取石術,2002年7月成立“泌尿結石內鏡治療中心”專業微創治療各種泌尿繫結石,可使90%以上的泌尿結石患者經無創或微創的辦法得到治療,“不開刀,治結石”成為醫院的特色品牌。經皮腎鏡取石術,輸尿管軟鏡鈥激光碎石術,輸尿管鏡碎石取石術,體外衝擊波碎石等微創手術在省內居領先水平。
自2012年始開展結石成份分析技術,先後開展第一代、第二代紅外光譜分析,累計分析完成標本2000例次,數量居全省首位。同時開展24小時尿液分析等結石病病因篩查工作目前高尿酸血癥、甲狀旁腺功能亢進、高鈣尿症、高草酸尿症、泌尿系畸形等病因均能檢測。